沒有了生物安全養豬場真的就像開盲盒一樣?
2021-07-14 生物安全 養豬場什么是“開盲盒”?
開盲盒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電商玩法,花費一定的價格購買相應盲盒商品,但你并不知道里面具體是什么,只有商品到你手中拆開的那一刻,你才知道盲盒里面是什么,而如今的養豬業也面臨著這樣不可控不可測的開盲盒境地,那就是生物安全。
國內的政策和環境
對于國內養豬的生產環境,各個豬場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而處于養豬業產業的上下游關聯也較為緊密,在整體產業中無論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其它的環節也較難進行防控。所以在國家發布的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里,提到了動物疫病的防控三個階段,一個叫控制,一個叫凈化,一個叫消滅。
目前常見的豬病就有20多種,而且近年來又有一些老病新發,病毒的變異速度也在加快,亞型眾多,防不勝防。2020年中國動物疫苗市場共銷售使用動物疫苗超過2400億羽/頭份,連續三年增長并創歷史新高,2020年中國動物疫苗市場總盤子約為17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我國動物疫苗的市場規??蛇_600億元,而其實豬疫苗一直約占我國整體動物疫苗40%以上的規模,豬疫苗約可達到240億元?! ?/p>
國內政策早已制定了凈化政策,但目前仍處在控制階段,為什么會這樣?國內的生產環境為什么難以做疾病的凈化?實際上與中國大規模養殖的管理方法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國內生豬市場約在世界42%,規模非常的龐大,同時國內的豬場管理與國外對比顯得較為粗放,管理上參差不齊,很難做到統一。
陷入“醫藥疫苗”死循環
大部分認為養豬如果有了可靠的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有一個病就打一針針對性的疫苗,有多種病就打多種疫苗,這樣不僅降低了豬本身的抗體性能(特別是種豬),還增加了病毒的耐藥性,這樣就形成了不斷打疫苗,不斷降低豬的抗體性能,更容易得病,再強化疫苗,再打,進入了一個病了打,打了病的死循環。
不斷攀升的成本
2017年規模養殖生豬的防疫費用僅占總成本的1.3%,而像溫氏、牧原等養殖龍頭企業在獸藥及疫苗費用則在生豬完全成本中的占比達3%-10%左右,也就是說在無形中豬場的成本上不斷的在攀升。
國內種豬和整體凈化受困于此
在以前,對于豬的整體印象就是皮實,好養和耐養,但這樣的循環不斷的削弱豬只的生物性能,同時還造成國內種豬在基因領域有不可挽回的損失,到現在要不斷采用新研發疫苗和增加醫藥劑量去維持這樣的局面,也不利于國內養豬業對于疫病的凈化,確實是養豬業的一大難事。
可能會影響未來市場需求偏向
同時國人想要吃到更為綠色的生態豬肉更是一種奢望,這對于消費市場來講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兒。未知且致病、死率高的病毒不斷涌現,如果沒有了針對性的疫苗怎么辦?所以說如何從這樣的怪圈里面出來也成為了未來養豬業的一種趨勢,同時也是市場發展的需要。這也可能是未來養豬業追求細分市場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技術指標。
總結
針對養豬場的生物安全管理在現階段無論是有、還是沒有疫苗,在未來養豬業生物安全防控是控制養豬場極端高風險的一道有力救命抓手,也是在未來降低生物安全成本的不可逾越的一道安全防護墻。
不僅可以有效的節制采用制藥形成的死循環,突破這樣的死水局面,為全國疫病帶來凈化的新階段;還可以不同程度的為養豬場節省醫藥類的成本;最重要是可以降低豬場的未知生物風險,形成長效,穩定的低成本防疫措施。
所以說建立豬場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讓自己的養豬場變成開盲盒,做到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