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變異株有多可怕,你都了解嗎?
2021-05-13 非洲 豬瘟 變異非洲豬瘟變異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變異株、自然弱毒株等,與2018年傳入的非洲豬瘟毒株相比,該類毒株的基因組序列、致病力等發生明顯變化。
生豬感染該類毒株后,潛伏期延長,臨床表現輕微,后期可出現關節腫脹、皮膚出血型壞死灶,感染母豬產仔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等。與傳統的流行毒株相比,生豬感染該類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間隙性排毒,難以早期發現。
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的危害巨大、疫情復雜化、后患無窮
1.病毒隱敝性強、感染和排毒不規律,難于監測與檢測;
2.嚴重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生長育肥慢性病例增多;
3.臨床癥狀不典型,當發現時為時已晚,清除難度大、精準清除更難、需全場清除、復養難度大;
4.傳播范圍廣、污染面大(豬、屠宰場、養殖場及其環境、運輸工具、飲料、飲水、用具、食材);
5.暫無有效可用疫苗。
非瘟病毒野毒和變異株(基因缺失毒株)感染后的各癥狀時間點
1.在0~19天癥狀時有時無,難以精準監測;
2.25~45天出現病毒血癥;
3.45天左右形成抗體;
4.在180天后抗體仍可持續。
難以做到精準清除,發現過晚時只能全場清除。復養難度大。
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結構更為復雜,病毒蛋白眾多、免疫原性成分與致病和毒力基因不清楚。而且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出血性、病毒性傳染病,而且它的自然傳播速度慢,并不容易傳播,且對熱和消毒劑敏感,所以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的威脅并非病毒本身,而是人類如何應對病毒,確切的講是人類在養豬時行為不當造成的。
目前來講,通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最有效的、成本最低的防控手段。比如:建立洗消中心。但人員管控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所有員工回場衣物必須放置在場外,不可進場。
關鍵在于人員是否執行到位?
在這里其實我們可以引用人員強制洗消的智能設備(豬智匯可提供),保證人員在此必須進行洗消后才能進入生產區域進行操作。
將智能設備安裝在單向的人員洗消中心,經過指紋識別后進入人員洗消中心,同時自動抓拍進入洗消中心人的影像,雙重保障和確認。進入后會有水流監測,到達一定洗消時間后,單向通道的門才會打開(會有提示)。
這樣不僅保證了人員可以按照嚴格的洗消流程進行洗消,還可以查詢相應的數據對人員進行監督。確保在人員洗消過程中嚴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